金秋丰收的余韵尚未散尽,湖北鹤峰县的田野间已掀起一场别样的“绿色革命”,曾让人犯愁的秸秆处理难题,正借着科技的东风悄然蜕变,从“生态包袱”蜕变为“绿色财富”,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科技动能。
日前,鹤峰县走马镇葛稻共生基地里,远远就能听见大型无人机的“嗡嗡”声。操作员精准操控遥控器,无人机吊钩稳稳降下,农户迅速将挂钩套住预捆好的秸秆,几十公斤重的草捆随即被吊起,轻盈地越过沟渠田埂,稳稳落进运输车斗。
“以前怎么把秸秆运出地里最愁人,沟坎泥泞地段人扛车拉,又累又费钱。现在无人机吊运,几分钟搞定一捆,效率翻了五六倍,啥地形都能应对。”飞手程杨说。
让散乱秸秆“化零为整”的,是田间忙碌的大型打包机。两台机器有序运转,秸秆经过旋转、压缩、捆绑,短短几十秒,一个个结实规整的正方形草捆便从机尾“吐”出,整齐码放在田角,等待无人机转运。
“一台打包机一天能处理50亩地的秸秆,草捆密度大、易储运。这些秸秆要么送到养殖场当饲料,要么加工成有机肥,真正变废为宝。”湖北牛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功杰介绍。
田间热火朝天,工厂里同样一派繁忙。走马镇秸秆收储网点内,秸秆粉碎机穿梭运送原料,全自动青储打捆机开足马力,秸秆经压缩、打捆、包膜,成型的青储捆被自动推出,工作人员快速码放整齐,送入仓库发酵。
“我们在五里、走马等地设专班收储玉米秸秆,每天能收40多吨。全机械化生产比以前省了一半人工,目前已收储6000亩,今年的收储目标是10000亩。”鹤峰县沃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鑫说,这些青储捆一部分供给养殖业,一部分对外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如今,这种“空中无人机吊运+地面机械打包”的立体化作业模式,不仅大幅提升秸秆回收效率、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更从源头上杜绝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科技的融入,让曾经的“田间废弃物”成为撬动生态保护与农业增收的“双赢钥匙”,在鹤峰的金秋田野上,奏响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新乐章。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lifeme魅蓝G1游戏耳机降价,到手109元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lifeme魅蓝G1游戏...
增强战队管理,《战地2042》游戏第五赛季“新黎
,游戏工作室DICE今天公布将于6月7日推出《战地2042》游戏...
21世纪经济报道特刊丨新能源迎来“大变局”时代
2023年5月24日至26日,SNEC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
信美相互人寿已实现累计盈利以轻资产模式布局康养
5月26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召开六周年发布会,并正式发布“信·...
2022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骤降济人药业:产能波动
手握独家专利品种疏风解毒胶囊这一核心产品,安徽济人药业股份有限公...
双元科技29日申购:核心部件自研自产替代进口近三
今日,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