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在全国45个轨道运行城市中,仅50%通勤人口可以实现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该指标连续3年同比下降,仍有超过1400万人口承受极端通勤。
但与此同时,自报告监测以来,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超大城市首次出现了极端通勤人口规模整体缓解的现象。2022年,北京60分钟以上通勤人口比重28%,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约20万人;沪广深三地60分钟以上通勤人口比重则连续两年没有增加。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45分钟内通勤有所改善,通勤半径维持稳定;二三线城市中,西安、杭州、合肥、南昌“幸福通勤”比例显著下降,才从特大城市晋升为超大城市的武汉,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比例超过一线城市深圳,平均通勤距离则首次超过9公里。
轨道交通是有效降低通勤时间的手段,报告显示2022年,超7城轨道城市通勤空间辐射半径增加。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通勤空间半径均达到40公里及以上,为45城中的最大范围。但除上海同比略增外,京广深当年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均未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发现,相较于城市平均水平,新就业大学生群体平均通勤时间更长,通勤更依赖轨道。在2010-2020年大学毕业生人口增量最多的16个城市中,去年,北京、上海和重庆25岁以下职场新人群体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超4成职场新人居住在轨道车站800米范围,80%职场新人单程通勤时间在45分钟内。
其中,在北京的职场新人中,14%的人口需要承受,超长通勤距离。天津、西安、郑州、重庆也有超过12%的职场新人承受超长通勤,且高于城市平均5个百分点。
虽然职场新人平均通勤距离长,但因为更依赖轨道交通,45分钟内通勤可达的比重更高。报告显示,16个城市中,27%的职场新人居住、就业均位于轨道车站800米范围,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普遍高于城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80%的职场新人45分钟通勤可达。
本文源自:金融界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lifeme魅蓝G1游戏...
,游戏工作室DICE今天公布将于6月7日推出《战地2042》游戏...
2023年5月24日至26日,SNEC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
5月26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召开六周年发布会,并正式发布“信·...
手握独家专利品种疏风解毒胶囊这一核心产品,安徽济人药业股份有限公...
今日,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